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的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以量子、光子、光电子、微电子的运动规律为基础,探索电磁场与波及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以新型电子材料和集成器件为依托,构建电子系统,实现电子能量与信息存储和传播。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对象是电子运动规律、电磁场与波、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线路及其系统。关注的核心内容是微粒子(微电子、自旋、光子、量子)的运动规律及其传播载体(即器件集成与线路构造)和方式(即电磁场与电磁波),以及包括信息领域在内的各种应用问题。近二十年来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基础的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正在向高速化、绿色化、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推进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OD体育官方网站电子科学与技术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导12人,硕导40人。本学科依托贵州省微纳电子与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与中国振华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贵州公司等企业的长期合作及学科建设,拥有一批高档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微波和半导体材料等方面的研发和测量仪器,以及充足的计算机设备。
一.培养目标
1. 具有较宽阔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全面、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规范的学术训练,科学实践能力,具备学术研究的基本能力和独立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创造型人才。具体包括:①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积极为国家建设服务,有社会责任感;②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宽广坚实的理论和系统专门的知识,了解国内外物理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等某一领域新技术和发展动向,掌握电子科学、通信科学、信息科学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掌握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③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创新的研究;④具有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能力;⑤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专业书刊,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优秀人才。⑥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好。
2.追求求实的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崇尚学术诚信;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术规范、遵守国际学术规范和惯例;严格遵循引用他人成果的标注原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严格遵循具有学术贡献的学术署名原则;摒弃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做到学术诚信;严格执行国家及单位的保密制度,杜绝因学术公开而泄密事件发生。
二、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1.实行导师负责制。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报学院和研究生院批准。计划执行过程由研究生院按有关规定实施检查。
2. 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课程设置见附表。课程总学分28-29学分,学位课15学分,各门课程的成绩不得低于60/100分。
3.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4年。
三、研究方向
本一级学科分为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个研究方向。另有一个目录外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医学信息工程。
物理电子学主要研究:光子学、光电子学、导波光学、光纤通信与光信息处理技术、微波电子学和相对论电子学、薄膜与表面技术、真空科学与技术,以及信息显示技术,量子器件、量子信息学、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强场激光物理、太赫兹技术、纳米电子学、生物电子学等。
微电子学及固体电子学主要研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半导体光电器件及其集成技术,微纳新型器件物理与结构,集成电路和系统集成芯片的制造、设计、测试和封装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与智能传感器;介电/磁性/微波/光电材料与器件,半导体能源器件,纳米功能复合材料与器件。
电路与系统是研究以电路为基础的感知并作用物理世界的各类电子系统的科学和技术。主要研究:电路基础理论;电路分析与网络综合方法;可重构可编程电路设计理论与方法;非线性动力学与混沌理论;电子线路分析、设计、制造与测试技术;信号完整性分析;各种物理、化学、生医信号传感与控制技术;语音和图像信号感知与处理技术;电子和信息对抗技术;集成电路与系统CAD及设计自动化技术;智能信息与数字信号处理的软硬件及其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功率电子学;各种电子仪器、装置和设备的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等。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是研究电磁场与电磁波,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和技术。主要研究:电磁波(包括光波)的产生、传播、传输、与媒质的相互作用以及检测理论和方法,电磁辐射与散射,人工电磁媒质,隐身材料和技术,微波、毫米波及光波器件、天线、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仿真、设计、工艺及应用,以及环境电磁学与电磁兼容技术,计算电磁学,微波能技术与应用,生物与医疗电磁技术等。
四、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28-29学分。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包括公共课(政治、外国语)、数学和专业基础课;非学位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本专业第一外国语为英语。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可选修其他交叉学科的课程。
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历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根据研究方向补修至少两门本学科学士必修课程并通过考试,列入独立的考核内容,但不计算学分。
五、培养环节
硕士生入学后需经历系列培养环节,共计6学分:参加入学教育,记1学分;参加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课程(环节),记1学分;参加助研(必选)1项、助教、助管或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环节中的1项,记1学分;三年中至少参加学术活动20次,记1学分;公开做学术报告1次,记1学分;
六、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可以使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要注重文献阅读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逻辑推理与写作等方面的培养,以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技术工作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工学硕士学位论文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要以对国民经济建设有实用价值的应用课题和工程设计为主。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各种条件、课题的份量与难易程度。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对所研究的课题具有自己的新见解。学位论文要求文句简练,印刷工整,图表清晰,层次分明,学风严谨,计算无误,数据可靠,结论正确。提倡在读期间参加学术交流,在中外文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并作为评选优秀硕士生的必要条件。
2.质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说明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技术途径以及本人所做出的工作。②说明所采用的理论与实验方法或计算方法,并将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讨论。③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建议。 ④写出必要的公式、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⑤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和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加以说明。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硕士生进行论文工作时间从开题报告之日起不得少于一学年。
七、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的要求见《OD体育官方网站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2021修订版)》(贵大发〔2021〕62号)和《OD体育官方网站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2019修订版)》(贵大学位〔2019〕6号)。
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学术型研究生适用)
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英文 名称 | 课程编号 | 学时 | 学分 | 教学方式 | 学期 | 考核方式 | 任课 教师 | 备注 | |||
一 | 二 | 三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英语 | English | 10657M101 | 104 | 4 | 讲课 | √ | √ | 考试 | 校统一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10657M109 | 36 | 2 | 讲课 | √ | 考试 | ||||||
专业课 | 数值分析 | Numerical Analysis | 10657M202 | 54 | 3 | √ | 考试 | 数学类 | |||||
固体物理 | Solid State Physics | 54 | 3 | 讲课 | √ | 考试 | 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共选 |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 54 | 3 | 讲课 | √ | 考试 | 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共选 | ||||||
量子力学 | Quantum Mechanics | 54 | 3 | 讲课 | √ | 考试 | 选择学位课,按方向二选一 | ||||||
应用图论及算法 | Applying Graph Theory and Algorithms | 54 | 3 | 讲课 | √ | 考试 | |||||||
非学位课 | 必修课 | 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An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Dialectics / Marxism and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 10657M107/10657M108 | 18 | 1 | 讲课 | √ | 考试 | 校统一 | |||
随机过程及应用 |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36 | 2 | 讲课 | √ | 考试 | 数学类 | ||||||
微电子系统导论 | Introduction to Microelectronic Systems | 36 | 2 | 讲课 | √ | 考试 | 前沿课程 | ||||||
选修课 | 微电子器件物理 | Microelectronic Device Physics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按研究方向至少选择四门课程,8学分 | |||||
固体光电子学 | Solid State Optoelectronics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 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微型电子机械系统 | 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材料科学导论 |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发光物理学 | Luminescence Physics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半导体材料 | Semiconductor Material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微电子工艺 | Microelectronic Process | 36 | 2 | 实验 | √ | 考查 | |||||||
微观分析基础 | Micro Analysis Basis | 36 | 2 | 实验 | √ | 考查 | |||||||
纳米材料与器件 | Nanomaterials and Devices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ensor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时变信号分析 | Time-Varying Signal Analysis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电路网络理论 | Circuit Network Theory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现代控制理论 | Modern Control Theory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VLSI电路和系统设计 | VLSI Circuit and System Design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电子工程系统技术实验 | Experi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ystem Technology | 36 | 2 | 实验 | √ | 考查 | |||||||
DSP原理及应用 | DSP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s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数字逻辑系统设计 | Digital Logic System Design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射频与微波技术 | Radio Frequency and Microwave Technology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天线理论与技术 | Antenna Theory and Technology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 |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 | Reading and Writing In EST | 36 | 2 | 讲课 | √ | 考查 | |||||||
培养环节 | 入学教育 1学分 | ||||||||||||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1学分 | |||||||||||||
助教、助研或助管 1学分 | |||||||||||||
三年参加20次学术活动 1学分 | |||||||||||||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时间(第二学年开始两周内完成) 1学分 | |||||||||||||
公开作学术报告至少一次 1学分 | |||||||||||||
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 1学分 | |||||||||||||
科研实践1学分 | |||||||||||||
达到贵大学位〔2015〕8号文要求 | |||||||||||||
达到学校规定的学位外国语考试成绩 |
说明:除英语外,1学分18学时,课程总学分28-29学分,学位课不少于14学分,培养环节学分不少于6学分,共34-35学分。